近年來,隨著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人們越發能夠感受到,數字智能時代正在加速向我們走來。
以5G、云計算、邊緣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前沿科技,與行業領域進行深度融合,落地孵化出大量的創新應用場景。這些場景,不僅改變了行業的工藝和流程,還顛覆了商業模式,重構了產業生態格局。

最為典型的,就是一直以來被稱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工業制造業。
眾所周知,工業是最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也是國力的象征。它不僅為人們的物質生活提供必要的消費品,還為整個社會發展提供原材料和動力,支撐國家的經濟自主、政治獨立以及國防安全。
縱觀18世紀以來的人類近代史,其實就是工業革命的發展史。從蒸汽機開始,人類歷經了三次工業革命的洗禮,才實現了生產力的飛躍,并一步步走到了現在的信息時代。

如今,數字技術浪潮與工業技術升級相融合,又將催生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次革命,又會如何重塑人類社會的運作模式呢?AIoT+工業4.0,究竟會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
大家不妨隨著這篇文章,來深度了解一下數智制造的未來場景。
AIoT,如何賦能工業制造
對于第四次工業革命,大家應該都有所了解。這是一次以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石墨烯、基因技術、量子信息、可控核聚變、清潔能源以及生物技術為突破口的工業革命。
站在工業制造業的角度來說,它最大的變化,就是數字智能技術的深入應用,以及工業互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的引入。

工業互聯網,完全不同于我們每天使用的手機互聯網(消費互聯網)。它是行業互聯網的代表,也是新一代ICT(信息通信)技術與OT(工業操作)技術的深度融合。
工業互聯網既是工業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升級,也是工業流程和工業經濟生態的演進。通過工業互聯網對人、機、物、系統等的全面連接,可以構建覆蓋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新制造和服務體系。這個體系,以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為基礎。它的驅動力,除了化石燃料和電力之外,還包括算力和連接力。
在算力和連接力的幫助下,工業制造分工協作將會進一步細化,生產流程也會被深度優化。生產過程中的研發、生產、質控和維保等環節,都會由人工控制,改為算力控制。算力的終極表現形式,就是AI人工智能。
說了半天,可能大家會覺得過于抽象,難以理解。接下來,我們不妨通過幾個案例,看看數字智能究竟如何賦能工業制造,提升生產效率。
首先,我們看一個流水線工業機器人智能分揀的案例。
進入21世紀后,工業機器人、機械臂被廣泛采用,取代了部分流水線員工。早期的機器人,只能接受特定的指令和程序,執行少量的固定操作,基本不具備智能。
當傳送帶送來了不同的物品,機器人不能對物品進行類別判斷,更無法進行區別處理。
引入了工業互聯網之后,情況就不一樣了。
通過對機器人安裝通信模組,可以將機器人攝像頭拍攝的物品圖像上傳云端,云端進行圖像識別,結合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算法,提前判斷物品類別。然后,機器人在云端的指令下,驅動機械臂,在準確的位置抓取物品,進行分類。

這樣一來,機器人就真正達到了和流水線工人一樣的處理能力,甚至更強。
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個案例——結合AIoT技術的產品質量檢驗。
產品質檢,以前一直都是自動化干預的難點。因為產品出現缺陷的問題點較多,損壞的位置和形態也不一樣,傳統自動化機械無法進行準確判斷,只能靠人工進行識別判斷。
現在,同樣是借助攝像頭、傳感器等數據采集設備,可以對檢驗對象進行高速拍照,然后將數據發到云端。云端結合機器學習,判斷缺陷類別,例如虛焊、漏焊、腐蝕、斷裂等,然后指示機械臂,將次品標識、挑出。
更厲害的是,AI不僅可以判斷產品缺陷,還可以總結缺陷規律,幫助生產線找到缺陷的可能原因,進行改正規避。
AIoT核心要素分析
通過上面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想要實現真正的數字智能,離不開這么幾個重要元素:
首先,必須擁有性能強大的數據采集設備,包括超高分辨率的攝像頭,超細精度的傳感器,等等。數據采集設備是數據之源。 沒有數據,一直都免談。
其次,我們需要高性能且無處不在的通信網絡。
一個完整的網絡,包括終端和網絡側設備。終端這邊決定網絡性能的,就是模組。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無線通信技術在通信能力上已經大幅追近了與有線通信技術之間的差距。而且,無線技術本身還有靈活部署、免布線覆蓋的優勢,所以,正在工業制造、物流運輸、教育醫療、城市治理方面廣泛應用。
無線模組的能力也在突飛猛進,功耗不斷降低,集成度越來越高,往往一個模組可以支持多種制式和功能。例如移遠通信的Rx500x系列模組,在支持2/3/4/5G的同時,還提供GNSS定位、eSIM等功能。

5G,是目前技術最先進的通信技術。它具有大帶寬、低時延、海量連接等特點,非常適合工業制造場景。前面我們案例里面提到的高速圖像識別,海量高清圖像的傳輸,就需要5G這樣的高速網絡。
而且為了快速實現拍照、分析、處理的閉環,需要網絡擁有極低的時延,這個也是5G的強項。5G空口端到端時延可以控制在幾毫秒,且抖動低,可靠性高,完全符合工業場景要求。
3GPP R16標準確定之后,5G工業模組正在不斷涌現,賦能了工業場景的5G化。
最后,就是強大的算力平臺。

借助模組和網絡,數據得以暢通流動,進入云端。云端結合大數據分析,對海量的IoT數據進行處理,通過在這些數據上構建合適的算法模型,就能實現生產流程的智能化,用高效的AI取代人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AI算力的運用,既可以在云計算中心完成,也可以在邊緣計算節點完成,甚至可以在具有AIoT能力的通信模組上直接完成。
數智時代的通信模組,不僅通信能力強,算力也在不斷增強,可以承擔越來越多的端計算任務,包括人工智能算法的運行。
例如移遠通信的智能模組SG500Q、SA800U、SC66、SC665S等產品,就具備基礎的AI算力,集成高算力CPU、高性能GPU及NPU,可以完成不少運算工作,分擔云端的壓力。

端計算、邊緣計算、云計算相結合,實現了算力的無處不在,既有效減少了網絡傳輸數據的負荷,也減少了數據處理的時延。
結語
數字智能時代,最寶貴的是什么?
是想象力。
我們的社會,擁有百行千業,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工作場景。數字智能技術是一種賦能,究竟如何利用這種賦能,深入改造自己所處的行業,是每個行業人都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
僅從工業制造場景來說,目前涌現出的各種數字化應用,已經在潛移默化地顛覆我們的行業——在智慧礦場,無人礦機和礦車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礦石的挖掘和搬運;在智慧碼頭,身處舒適空調房間的工作人員,正在遠程操作吊機,進行貨柜調運;在智慧電網,無人巡檢機器人正在對輸配電設備進行嚴格的檢查……
量變產生質變,無數細分場景的演進,最終推動產業的變革。
未來已來,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推薦
科技產業,總是“各領風騷三五年”。從個人電腦到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科技行業,每隔幾年就會出....
發表于 2021-09-03 10:52?
36次閱讀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莫婷婷)近日,專注于AIoT芯片與解決方案的芯片設計公司大魚半導體獲得近億元....
發表于 2021-09-03 10:37?
87次閱讀

蕪湖供電公司首條基于5G通信技術的配電自動化線路10千伏于近日順利完成了數據測試,由于5G通信技術兼....
發表于 2021-09-03 10:24?
76次閱讀

作者:Matthew Weiner,RF Pixels 新興的 5G 網絡依托毫米波頻譜運行,這意味....
發表于 2021-09-03 09:42?
37次閱讀

NB-IoT作為低功耗廣域技術,承載著5G重要的廣連接特性,讓未來通信技術大有可為。
發表于 2021-09-03 09:39?
32次閱讀

目前中國5G基站達99.3萬個,一些有求知欲的網友們對5G的信號怎么樣覆蓋,怎么提高5G的頻譜效率很....
發表于 2021-09-03 09:21?
9次閱讀

隨著5G的普及和進步,5G通信技術逐漸被廣泛應用于各大領域。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目前最貼近生活的5G....
發表于 2021-09-02 18:25?
12次閱讀

前 言 在向工業4.0過渡階段,尋求系統升級的制造商往往要求工程師在提高設備性能的同時減少升級成本。....
發表于 2021-09-02 16:31?
392次閱讀

工業4.0引入了執行舊任務的新方法。工業4.0提供的工業解決方案能夠創建一個無人工廠。在該工廠中,當....
發表于 2021-09-02 16:11?
335次閱讀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周凱揚)自2019年5月被制裁以來,華為就開始以國產替代作為方針,試圖用國產零....
發表于 2021-09-02 15:57?
474次閱讀

恩智浦是全球領先的汽車電子解決方案供應商,為安全互聯汽車提供全面的系統級解決方案。恩智浦S32G高性....
發表于 2021-09-02 15:47?
184次閱讀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李彎彎)近日,商湯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截至目前,AI四小龍全數啟動上市,....
發表于 2021-09-02 15:30?
427次閱讀

是德科技的開放無線架構 (KORA) 解決方案助力 Synergy 驗證 O-RAN 設計。 202....
發表于 2021-09-02 15:28?
641次閱讀

在圍棋中,“先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誰先落子就具有頗大的優勢,由此產生了“讓先”“執先”等概念,....
發表于 2021-09-02 10:57?
195次閱讀

受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技術發展較快等因素影響,結構生物學數據的研究也開始迎來了嶄新的階段,針對蛋白質結....
發表于 2021-09-02 10:26?
22次閱讀

學生時代,用紙筆做讀書筆記,因為這樣的方法是最方便記憶的,而且效果是最好的。但是,工作了之后還要用紙....
發表于 2021-09-02 10:01?
59次閱讀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自動駕駛技術也有了質的提升,尤其是基于視覺的自動駕駛技術在自動駕駛的解決....
發表于 2021-09-02 09:39?
32次閱讀

賦能千行百業,是5G實現商業化價值的集中體現,產業跨界融合則是5G應用落地的典型特征。5G技術并非I....
發表于 2021-09-01 18:27?
27次閱讀

8月31日-9月2日,以“5G深耕,共融共生”為主題的2021世界5G大會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亦創國....
發表于 2021-09-01 16:40?
458次閱讀

Silicon Labs (亦稱 “ 芯科科技 ” )日前攜手代理商合作伙伴文曄科技參加了 ASPE....
發表于 2021-09-01 16:17?
1368次閱讀

美國忌憚華為、中興等中國科技企業的發展,對一些西方國家施壓,要求他們堅決拒絕華為,并拆除華為設備,掀....
發表于 2021-09-01 16:08?
60次閱讀

我采訪過一個案例,某工廠的IT負責人想要應用AI,咨詢之后卻發現開發成本過于高昂,人才、算力、算法等....
發表于 2021-09-01 16:07?
426次閱讀

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挑戰主要是兩點,一是技術,二是管理。首先,全球化的供應鏈系統具有地理多樣性,這就導....
發表于 2021-09-01 14:20?
438次閱讀

9月1日,2021年金盾榜報名通道正式開啟!只要企業信譽良好,無負面及不良信息,均可通過金盾榜申報頁....
發表于 2021-09-01 13:49?
93次閱讀

第三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基于英特爾安全和內置的人工智能技術,有效的改善了臨床試驗的患者匹配,....
發表于 2021-09-01 11:38?
810次閱讀

什么是人工智能(AI)? 人工智能(AI)是一個試圖模擬人類行為的系統,更具體地說是一個電氣和/或機....
發表于 2021-09-01 11:12?
473次閱讀

這是一篇客座文章。這里所表達的觀點只是作者的觀點,并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的立場。 大多數人把人工智能和機....
發表于 2021-09-01 10:52?
447次閱讀

經專家評審和網上公示,江波龍電子旗下的廣東省智慧存儲終端芯片設計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被認定為“20....
發表于 2021-09-01 10:26?
214次閱讀

賦能千行百業,是5G實現商業化價值的集中體現,產業跨界融合則是5G應用落地的典型特征。5G技術并非I....
發表于 2021-09-01 09:47?
51次閱讀

截止目前,身居電子行業的從業者,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人工智能這個詞。但是,即便耳熟能詳,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人工智能即...
發表于 2021-09-01 08:34?
0次閱讀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李彎彎)近日,商湯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截至目前,AI四小龍全數啟動上市,....
發表于 2021-09-01 07:02?
1374次閱讀

三星折疊手機2021新款5g多少錢?
發表于 2021-08-31 17:27?
990次閱讀

近日,鯤鵬應用創新大賽2021浙江賽區總決賽于在杭州落下帷幕。經過多輪激烈角逐,同盾科技憑借在方案創....
發表于 2021-08-31 16:11?
171次閱讀

自從備受關注的鴻蒙系統發布后,越來越多的機型都支持鴻蒙系統升級,最近華為公司最新發布的華為P50系列....
發表于 2021-08-31 16:05?
757次閱讀

ORANIC板卡集成了四顆即將上市的PC802芯片,可提供四個25G以太網SFP連接器,從而可以通過....
發表于 2021-08-31 14:40?
1414次閱讀

隨著5G的普及和進步,5G通信技術逐漸被廣泛應用于各大領域。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目前最貼近生活的5G....
發表于 2021-08-31 14:36?
39次閱讀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今社會,人工智能 (AI) 的研究工作已取得驚人進展,計算機的用途也在不斷拓寬。
發表于 2021-08-31 11:09?
236次閱讀

人工智能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隨著....
發表于 2021-08-31 11:02?
511次閱讀

展區亮點:
六大技術:5G、NB-IoT、Cat.1、Ai、WiFi、ZETA
六大賽道:智能制....
發表于 2021-08-31 10:52?
503次閱讀

制造業實現自動化的動力非常簡單。自動化模擬了人類工作,這意味著人類可以專注于制造業價值鏈的其他領域。
發表于 2021-08-31 10:35?
357次閱讀

1905年,26歲的愛因斯坦,仿佛被上帝摸了他的頭,突然一下連續拋出了六篇學術論文,而每一篇都成為現....
發表于 2021-08-31 10:31?
364次閱讀

近日,著名分析師預測即將新發布的iPhone 13系列或將支持低軌道衛星通訊系統,可以實現衛星通訊通....
發表于 2021-08-30 16:36?
699次閱讀

在eMBB、mMTC、uRLLC三大應用場景的加持下,5G通信技術在近兩年發展迅猛,融入千行百業。與....
發表于 2021-08-30 16:06?
51次閱讀

在數字經濟時代,5G通信、AIoT等技術在發展的同時也正在加速融合。隨著5G+AIoT技術的興起,市....
發表于 2021-08-30 16:03?
48次閱讀

如今,汽車行業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隨著智能網聯、5G等技術快速發展,汽車也被認為是繼個人電腦、手....
發表于 2021-08-30 15:55?
43次閱讀

近日,美格智能旗下兩款5G產品雙雙中標中國聯通招標項目,其中5G FWA智能終端SRT838U為第一....
發表于 2021-08-30 15:49?
37次閱讀

中國移動公布2021年至2022年5G通用模組產品集中采購中標侯選人,本次招標總采購量為32萬片,為....
發表于 2021-08-30 15:39?
81次閱讀

近日,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發表《飛奔的AI時代》的主旨演講。在演講中,李開復預測了在未來二十年,AI加上更多新...
發表于 2021-08-30 07:04?
0次閱讀

電銷機器人的功能強大,有很多人類所不能達到的功能,它們能夠自動撥打電話,號碼一鍵導入,自由控制,自動....
發表于 2021-08-28 16:12?
129次閱讀

現在,很多文章里一說到毫米波,總會加一個前綴,那就是高通。這讓一些對無線通信產業不是很了解的朋友,誤....
發表于 2021-08-27 16:49?
46次閱讀

8月26日,由上海市企業聯合會、上海市企業家協會,上海市經濟團體聯合會和解放日報社聯合主辦的2021....
發表于 2021-08-27 16:47?
1743次閱讀

就在今天,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顯示,直到今年6月我國網名規模達到....
發表于 2021-08-27 16:30?
280次閱讀

“十三五”期間,廣州市推出的5G+智能電網示范區領跑全國,新增光伏發電接入168兆瓦,大力推進數字....
發表于 2021-08-27 15:26?
1197次閱讀

當下全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目標,更多應該聚焦在以客戶為中心驅動企業的戰略性重構,利用數字技術升級產業價....
發表于 2021-08-27 15:12?
482次閱讀

當下,智慧城市的建設如火如荼,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社區的發展同樣不容忽視。在今年3月發布....
發表于 2021-08-27 13:54?
1149次閱讀

5G現在有多火?無論是工信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的全國目前已建成5G基站近96萬個,還是《5G應用“揚帆....
發表于 2021-08-27 11:09?
60次閱讀

大家好,我是老白。今天給大家帶來AIoT智能物聯網工程師學習路線規劃以及詳細解析。AIoT智能物聯網工程師學習路...
發表于 2021-08-23 06:06?
0次閱讀

互聯網時代,很多弄潮兒走在網絡創業的先鋒路上,無論是多年前頗有建樹的淘寶京東,還是現...
發表于 2021-08-07 22:34?
2525次閱讀

來源:內容來自「九鼎投資」,作者:孟偉、馮卓,謝謝。 行業概況行業簡介人工智能芯片(簡稱AI芯片)是指含有專門處...
發表于 2021-07-29 08:42?
0次閱讀

http://blog.itpub.net/29829936/viewspace-2375626/ 2019-01-11 10:25:241、創略科技 總部:上海簡介:創...
發表于 2021-07-28 08:07?
0次閱讀

編者按:人工智能先驅阿蘭.圖靈曾設想過這樣一個機器,它擁有電子的大腦,以攝像頭為眼睛,以輪為腳,可以在鄉間漫步,...
發表于 2021-07-28 08:04?
0次閱讀

R01開發板的代碼及功能測試需要安裝SDK才能正常測試,我們需要了解一點MbedOS系統的基本知識及R01開放板的硬件...
發表于 2021-07-28 06:55?
0次閱讀

人工智能芯片發展現狀及趨勢1、深度學習算法對芯片要求更為苛刻,通用 CPU 性價比相......
發表于 2021-07-27 07:13?
0次閱讀

那控制科學與工程這個專業怎么樣?是不是一個好專業,都學些什么?控制科學與工程概述這個專業在國外都歸于EE,國際...
發表于 2021-07-27 06:13?
0次閱讀

評論